姜枝和哥哥约定在学校南门碰面。
她换了身白色吊带连衣裙,收腰款,裙摆落到淡粉的膝盖,露出一双纤细笔直的长腿,线条漂亮,有着健康的肌理。
姜枝迅速化了淡妆,又挑了条冷白色珍珠项链戴着,对镜臭美了两秒,这才拎包起身,问隔壁床的高砺月。
“砺月,我好啦。”
“我也搞完了。”高砺月从书架上抽了两本书,拿着笔,“走吧。”
明天就是中秋节,学校放假三天。
姜枝待会要离校回家,高砺月不是本地人,也不准备回去,打算去食堂吃晚饭,然后到图书馆自习。
于是两人约着一起出门。
临走前,姜枝给赵沁焰打招呼,语气自然温柔:“沁焰,我们走啦,拜拜。”
高砺月受她影响,“沁焰,拜拜。”
赵沁焰捂着耳机,不做反应。
这个时间点,学校最热闹。
不回家的,要么三五成群结伴去食堂,要么去校外逛街聚餐唱K;回家的,更是拖着行李箱往各个校门口跑。
“阿枝,我到了,节后见!”
“好呀,再见。”
平淡的舍友关系,突然发生进步性变化,高砺月还是挺高兴,抱着书,脚步轻快地走进食堂。姜枝也继续往南门走,路过一家水果捞时,还特地停下买了一份。
“同学,你好,可以加个微信吗?”
旁边有两个挑水果的男生,其中一个推着另一个过来。姜枝扫码付钱,闻言,笑着摇头拒绝了。
夏季的傍晚总是天光明亮,不见半点夜色的影子。彼时,漫天落日红霞,三两只雀儿掠过,从一个树梢落到另一个树梢。
京大的南门以私家车居多,基本是家里的开车来接孩子。
姜枝从南门出来,没看见傅嘉荣,正要给他打电话,这时,面前停靠的车辆开走,与另一辆汇过来的迈巴赫交错。
纯黑流畅的车身停在女孩面前。
姜枝刚拨出电话放在耳边,一抬眼就看到降下的车窗,露出熟悉的侧脸,高挺的鼻梁架着一副金丝边眼镜,轮廓俊美。
女孩一怔,随即笑道:“哥哥!”
傅嘉荣下车朝她走来,嗓音低磁温柔:“路上有点堵车,来晚了,让阿枝久等了。”
男人衣领雪白,打着规整的领带,气质矜贵儒雅,宽肩窄腰长腿,往面前一站,身材比模特还优越。
姜枝罩在他的影子里,仰头,露出笑容,“没有没有,我也是刚刚才到。”
傅嘉荣垂眸,眸光温柔深邃,穿过冷冰冰的镜片落到她身上,将女孩乖巧的模样刻进眼里。姜枝已经习惯哥哥这样的目光,更多的是一无所知,单纯摸了摸自己的脸。
“是我今天化的妆不好看吗?”
“好看。阿枝最好看了。”
他轻轻一笑,摸了摸她的脑袋,宽大的掌心顺着后脑勺滑落,最后定格在腰间,虚虚一揽,带她上了自己的车。
车子驶离南门,汇入主干道。
傅嘉荣搭着方向盘,袖口微微上抻,露出一截冷白的骨腕,同时也露出戴在左手手腕上的木镯。
纹理漂亮,褐偏黑,质地莹润。
只是做工略显粗糙,显得并不精致。
“住校还习惯吗?”
“习惯呀。”姜枝揭开水果捞的塑料盖,“从开学报名到现在你都问我几十遍了。”
傅嘉荣轻笑,“阿枝嫌我啰嗦了?”
“哪有?”她看了眼,前面红绿灯,超长等待中,“哥哥快张嘴!”
“嗯?”他看了眼。
姜枝已经端着打包盒伸过去,拿勺子喂到他嘴边,“水果捞呀,就是我上次拍的,你忘啦?”
“没忘。”
“快点,待会红灯都过啦。”
相较于年纪轻轻的妹妹喜欢各种新奇的玩意儿、甜爽的零嘴、以及一系列新鲜有意思的东西,傅嘉荣的内心已经掀不起半点波澜,沉寂得像潭死水,唯有姜枝呆在身边,他才感觉自己容光焕发。
“好吃吗?”
“嗯。”
“再尝尝爆珠,我可喜欢了,哥哥喜欢吗?”
“喜欢,阿枝挑的,我都喜欢。”
傅嘉荣接受妹妹的投喂,并且给足情绪价值,哪怕他从去年开始就有意识控糖——年龄的代沟意味着皮囊先行衰老、身体素质下降,同时高强度工作和高密度出差,也会让人逐步走向疲态和发福,而他需要用极尽严苛的方式规避自己陷入邋里邋遢的形象,以防出现妹妹会嫌弃他的情况。
月凉如水,给姜家老宅蒙上一层银辉。
中式的庭院占地辽阔,建筑风格偏徽派,以青山绿水为衬,夜幕下灯火通明,远远望去白墙黛瓦,宛若一幅静谧的水墨画。
傅嘉荣熄火,刚把车子停在车库,副驾驶的姜枝已经开门跑了,还没进屋,就有她那清脆甜腻的嗓音。
“我回来啦!”
男人顺手拎过被妹妹遗落的挎包,跟着进去。
“阿枝回来了,哎哟,怎么都瘦了?快过来我瞧瞧。”
“傅奶奶,阿枝这段时间被训得可惨了。”
“辛苦嘉荣了,还专程去京大一趟。”
“没事的阿姨。”
“乖乖,怎么又让哥哥给你拎包?”
“俩孩子都到了?那可以开饭了。”
流苏灯悬挂,照得饭厅明亮,视野开阔。偌大的厨房站着三代人,系着围裙忙得热火朝天。每逢佳节前夕或当天,姜家和傅家的人都会聚在一块,叙叙旧,吃顿家常便饭。
圆桌摆满热腾腾的菜肴。
姜枝洗完手过来,傅嘉荣很绅士,为她拉开餐椅,女孩冲他笑笑,落座后,男人自然坐在姜枝身边。
俩人亲熟的举动落在其他长辈眼里,纷纷染上笑意。
“阿枝,来,尝尝傅爷爷煲的这个汤,评判评判,看看有没有你哥哥煲的好喝啊?”
傅良煲得一手好汤,厨艺传承,等落到孙辈傅嘉荣身上时,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。
他做饭巨巨巨巨好吃,有年暑假,姜枝住在傅嘉荣家里,愣是被他养胖了七八斤,姜枝爸妈过来接女儿,一看,豁,白白嫩嫩,憨态可掬,快赶上年画里的福娃娃。再后来,姜枝几乎快要赖在傅嘉荣的家里。
傅嘉荣给她盛了一碗山药玉米排骨汤。
这是姜枝最爱喝的汤。
“傅爷爷,我可是很公平公正的,绝对不会偏袒哪一方。”她有模有样品鉴的样子把一桌子人都逗笑了。
姜枝开始故意吊胃口了:“我觉得——”
长辈们看着她长大,也爱逗她,彼时都捧场地望着她,等着小姑娘的评价。傅嘉荣对这种融洽的氛围淡淡一笑,将拆好的蟹肉放进精致的餐碟,然后递到妹妹面前。
姜枝看了眼,下一秒,立马笑道:“还是哥哥煲的汤最好喝!”
傅嘉荣接话:“嗯,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你被我收买了。”
饭桌上笑声朗朗。
长辈们适当小酌几杯,聊聊家常,很少动筷,毕竟年纪上来了,食欲不佳,也不再贪图口腹之欲。
整张餐桌就属姜枝和傅嘉荣是晚辈,但是兄妹俩也间隔了八岁,再加上傅嘉荣傍晚被妹妹投喂,需要严格控糖控碳水的他也没怎么动筷,全程都在照顾姜枝吃饭。
剥虾拆蟹、挑鱼刺、剃骨头……
饭后管家才出现,安排回避的佣人开始收拾碗筷,清理现场。
两家人在客厅喝茶,从饭桌聊到现在,有说不完的话。说起来,姜傅两家的渊源颇深,纠缠着千丝万缕。
第一桩:傅嘉荣的爷爷傅良和姜枝的奶奶江一玉,曾是一个大院的挚友,两家的父母有意结亲,奈何两人心中另有他人——
傅良年轻时搞房地产,出了名的大亨,做事果断雷厉风行,后来爱上同为女强人的罗馨文,对她展开疯狂追求。
江一玉呢,书香门第,娴静聪慧,留过学,会五国语言,后来进了外交部。在她顺风顺水的人生,却意外结识同样留学在外的姜爷爷,相较于传统行业领域,姜泊闻年轻时就很时髦,做的也是时尚领域,用江一玉爸妈的话来说,不务正业,就一黄毛!
第二桩:出现在兄妹俩的外婆身上。
傅嘉荣的外婆,也就是邱佟,早年在华尔街工作,主要从事对冲基金板块,在那风云诡谲的金融年代,她被誉为华尔街的神,早早成名的她收了一个学生,也就是姜枝的外婆崔伊。
崔伊是后起之秀,因精准预测一场国际金融局势而名声鹊起,后来担任摩根大通的首席分析师,是享誉盛名的证券分析师和投资银行家。
撇开这两层关系,姜枝的爸爸给傅嘉荣的爷爷设计过建筑楼盘的布局;傅嘉荣的外公给姜枝的妈妈谱过电影编曲;傅嘉荣的爸爸和姜枝奶奶又都在外交部……
总之,其中纠葛让这对‘兄妹’密不可分,互为一体。
他俩没有参与长辈的聊天,坐在沙发的角落。姜枝吃饱喝足,懒洋洋瘫着,怀里塞着一个抱枕,冲傅嘉荣伸出白皙漂亮的左手,男人拿着指甲刀,低头,细心修剪妹妹的指甲。
“军训的时候刮到了?”
姜枝往他肩上一靠,“应该是吧,我也没有注意。”
左手食指的右侧甲面,有轻微指甲裂痕,没有渗进肉里,不细看很难发现。
傅嘉荣捏着她的手,和他硬朗干燥的指节不同,妹妹的手指纤细柔软,指尖透着粉,很漂亮的一双手,一看就十指不沾阳春水,精心保养着。
“哗啦啦——”
外边雨势急骤,伴随电闪雷鸣。江一玉开始招呼傅家人今夜留宿,最高兴的是姜枝,军训两周,半个月没见傅嘉荣,她好想跟哥哥多待会。
“阿枝,右手。”
“哥哥。”
“嗯?”
“这次假期我想做美甲,你什么时候有空陪我呀?”
“明天怎么样?”
“好呀好呀。”
姜枝靠着他的肩,又开始跟他聊美甲的颜色、款式、是否贴片延长等等。傅嘉荣不懂这些,但会耐心倾听,偶尔发表疑问,不会觉得这些是没有意义的事。
两人搁这修指甲说悄悄话,想忽视都难。
长辈们趁机打趣他俩。
“阿枝,想不想嫁给你的哥哥?”
这句话如平地惊雷,比外面的狂风骤雨电闪雷鸣更吓人。姜枝反应极大,几乎是下意识缩回手,从傅嘉荣的肩头离开,然后坐直。
傅嘉荣微微敛眸,表现得极为镇定。
他望着身边的女孩,眼睛瞪得圆溜溜,窘迫得红了脸。
兄妹变夫妻,这对姜枝来说,有种乱//伦的荒谬感,险些以为他们喝茶喝晕了。
她连连摇头。
长辈们纷纷笑了,意有所指看向傅嘉荣。
傅嘉荣何尝不明白这是一场借着打趣的试探,所有人都看得出来他喜欢姜枝,唯独姜枝不知道。妹妹黏他,也同他亲近,是他仗着年长,率先滋生龌蹉的念头。
最后,傅嘉荣解围,温柔地摸着姜枝的脑袋,淡笑:“我们阿枝还小。”
或许是年纪轻,没有开窍,还不懂什么是喜欢。
不急,他们有的是时间,可以慢慢来。
姜枝感激地看着傅嘉荣。
男人嘴角啐笑,屈指,轻轻刮了刮她的鼻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