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4章 第 4 章(1 / 1)

隔着一个山头,姐妹两人自是没有嗅到这危险的气息,走回两人租住的茅舍,周汤还在为刚刚的事闷闷不乐,对周盼自是爱搭不理的。

周盼的穿越实感及马力十足的致富动力完全来自于两人脚下的草屋。

纵下过雨,进院子之前,周盼提前屏住呼吸,门一推,面前黄土肆意飞扬,再把门一磕,和着干草的土块就窸窸窣窣往下掉,院里只有一间房,土墙茅草顶,连片遮身的瓦都用不起。

而那所谓的厨房也是在靠屋墙处,用泥砌出的几个土灶,而后在灶上随意搭了个草棚了事。

整体可谓十分地朴实无华······

但,纵使烂这样,这院子还是周盼当掉原主那些花里胡哨的俏衣裳得来的。

虽她掉落山崖时的年岁也不大,但当她翻开原主的衣柜时,耳边只会自动循环那句:「粉色娇嫩,你如今几岁了······」

由此两人才有了这落脚的地方,当了衣裳的钱,租间小院丝毫没剩下多少,是以这每日饭食姐妹俩全靠对付。

今日周汤哭过,现在又心气不顺,贴心的罪魁祸首便打算做些什么菜,好将功补过。

不然一会儿去了市集上,根本支使不动周汤,还得因周汤那张苦瓜脸被脸熟的阿婆们缠住问东问西。

心里这样想,偏周盼又不明说,还要站在院子里故作为难道:

“诶呀,你说说这鱼,可怎么吃啊,是清蒸滋味好呢,还是糖醋红烧啊!”

冠山中的池子里确实有鱼,这点周盼没扯谎。但,都是些再寻常不过的草鱼,那鲜肥滋味的特供黄花也不过她随口一诌。

她手里的这条草鱼是今日下雨时,从冠山半山处的荷塘里蹦出来的,两人躲雨时碰巧看到,便一齐带了回来。

“鱼!”周汤一听,马上来了劲头,不蔫巴不说,还主动朝周盼搭话:“今天居然有鱼吃?”

做生意,料总有多备的时候,剩下的东西理所当然成为周汤的「特备口粮」。口粮不差,可时不时来这一回,着实是腻了。见今日还有剩余的食料,她便没对那条鱼抱有希望。不想,今日居然可以换换口味,她心里自然高兴。

看周汤又主动缠了过来,周盼乘机吩咐她,给院里撒上一些水抑尘,再洗上些葱姜,剥些蒜来,周汤也蹦蹦跳跳地应了。

院里的黄土虽已经踩实,风一大或跑跑跳跳,土还是会飞,如若不撒水,根本散不掉!

而周盼自去小院的水池边处理起鱼来。

她随手掂量,今日这条草鱼怎么着也有三斤重。但这鱼她不打算清蒸,也没有条件糖醋红烧,而是要做个鱼泡饭。如此既能消耗食材,又能换换口味。

而草鱼新鲜,随意的炖或者烤都能做的异常鲜嫩。

虽分出心神考量,周盼手边的动作却没落下半分。不消片刻,她已把鱼鳞刮去,赃物除尽。而后她一手拎起洗净的鱼,“嗙”地一下,甩到厨房的案板上。随后又单手提刀,照着鱼比划起来。

刀口冲下,她只在鱼头和鱼尾处各切一刀,便把刀放下。而后她沿着切口掰开鱼肉,这时,鱼肉里面可居然可以看到一个白色的点。周盼一只手拍打鱼身,另一只手拈起白点向外轻轻用力。

在周汤惊愕的眼神中,周盼居然把一根完整的白线居然从鱼身中拽了出来!

虽没开口惊叹,但这眼神对周盼极度受用,等不及周汤发问,她开口显摆道:

“此线唤做鱼腥线,处理之后,鱼腥味可少大半。”

周汤一脸受教。

接着,去掉鱼鳍,把刀放平,周盼用平刀法顺滑地片过去,鱼身两面的肉便被轻易剔下,一条鱼就只剩下鱼骨。而后,周盼调转鱼身,铛铛几下,鱼骨便被砍成四方小段,平切下来的鱼肉也被改成三指宽的肉段。

“面粉,葱姜蒜······”周盼嘴里不住的念叨着接下来的步骤。按她以往处理鱼的习惯,用面粉沾满鱼身而后冲洗掉,才能把鱼身上的味道和粘液全部去除。可没念叨完,她又停了下来。

面粉裹鱼,再冲洗干净,她现在的情况,还没潇洒到这种程度······

她穿过来后,这手好厨艺,只得将够糊口的,毕竟是白手起家的阶段,免不了得为了钱烦。最后她只得把鱼肉放在水里多清洗几遍,去掉鱼腹内的黑膜作罢。

洗净的鱼入锅加水,入葱姜蒜,而后加盐入底味,待煮出鱼香味后,周盼再放入今日的剩米饭,鱼泡饭即刻出锅!

菜上了桌分好,早已等不及的周汤先自行舀了一勺。鱼肉入嘴,周汤眼神立刻亮了起来。阿姊没骗她,这鱼确实比红烧的做法还要香!

一入口,鱼肉口感鲜嫩,一丝腥味也无,吃起来还带着股特别浓郁的鲜味。

周汤埋头刨饭,猛吃一顿后终于放缓速度。感受到胃被一点点填满,她不由得心情大好,自然将先前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。

等不及咽下嘴里的饭,她对着周盼开口急切道,“阿姊,以后也这样吃好不好,那饭团天天瞧,日日吃,我着实有些腻了!”

吃腻了!

周汤随口一句,却让周盼认真考量了一番,难不成食摊上的食客每日递减是因为腻了的缘故?

但周盼随后又摇了摇头。

不能妄下定论,周汤个人经验没太多参考性,食客们每日只吃一顿饭团,而周汤得吃两顿。而且,若他们是真腻了,怎会下雨还守在石坊外······

但这句话倒给周盼提了个醒,食客现在不腻,可不代表永远不会腻!

——

待两人吃饱喝足,已是申时。

中午的那场雨一过,天倒是立刻晴了起来,知了的叫声是一刻也没停过。经过一番休整后,周汤已经迫不及待的站在门外等着周盼,老早就定好了,今天是她们要一同去平州集市的日子。

这座简陋小院,之所以能租得上价,就在于虽其位于冠山山脚,但并不是绝无人迹的荒凉之地。而沿着门口的路一直直行,便可到平州最热闹的集市上。

周盼制作饭团所用的材料,都出于这集市之上。

一脚踏进市集,两人能立刻能感受到这里热火朝天的氛围。

“刚到的时兴货,来瞅两眼啊!”

“走一走,看一看啊!”

“刚出锅,来试试吧!”

······

集市内,小商小贩皆于沿街叫卖,各类时兴瓜果,车具木器,书画笔墨于道路两旁一字排开。

“两位来个饭团?好吃又顶饿。”

有个摊主见两人从摊前走过,主动招呼。周汤一听饭团一脸愁容,而周盼看了眼摊上的配料,摇了摇头,刚想说不用了。

一道粗砺的声音横插进来:

“别吃他家,不正宗!”

对面卖饭团对着姐妹俩招揽道:“我姓周,我家正宗!”

“你什么意思!”

“你管我什么意思!”

······

一言不合,两人隔着路就争执起来。

其实,在集市走上一圈,就会发现,其间光卖饭团的就不下十家,甚至还有卖家直接在布招牌上写着正宗周氏饭团的字样以招揽生意。

这饭团时兴起来已有月余,众人皆知这饭团是一位周姓娘子搞出来的,虽其用料普通,看着平平无奇,可吃起来却是口感独特,悉数配料皆不受时令限制,遂逐渐风靡。

如今,饭团在平州城里已是随处可见,谁正宗不正宗竟不可考。

如此景象,周盼一边暗自庆幸自己退意萌生的不算太迟,另一边又对于自己的食摊生意信心大增。

穿越到此处,她也曾想过靠卖食方致富,但,实操下来着实不可行。

一则,她没有名气没人会买。

二则,就算她做出来,食客也觉得好吃立好了口碑,但会买食方的人也寥寥无几。

这饭团竞争激烈,但一时半会还威胁不到她的生意。虽这里仿者众多,但没一个能精确还原她的配料。而且只要她找出食客日益减少的原因,便能真正地在此地扎稳脚跟!

姐妹两人悄悄跑出争执现场,于集市上边走边瞧,最终停到一处油茶摊上。

油茶摊大娘此刻正低头忙活,忽抬头见了周氏姐妹,热情的很,请两人坐下后,忙端出两碗油茶。

家里做饭团的配料已经见底,周盼此行,就是为了进料。她虽已经有换菜式的想法,但为稳妥些还需慢慢过渡。

她饭团里加的麻叶,便出自这个不起眼的小油茶摊上。油茶配着麻叶进肚,是平州人再熟悉不过的美味。

所谓麻叶,就是油炸而成的面片,类似山东煎饼果子中的薄脆。炸麻叶是平州特色面点小食,每家每户春节必备。其用料简单,步骤也不繁琐,只需和好面后,下锅油炸即可。做法简易,但做出来的成品却色泽金黄,酥脆咸香。

油茶下肚,周盼见大娘稍稍空闲了下来,便朝她说明来意。

不想油茶大娘却一脸为难:“妹子,我这麻叶每日现炸,自你那饭团时兴后,是供也供不过来了。现下我这摊上,根本就没有囫囵(整个)的麻叶了。”大娘知道周盼一向要求高,又是老客,不打算藏着掖着。

此情此景,着实出乎周盼预料。虽她知道饭团时兴,可连麻叶也供不上,也太夸张了吧。

“甭管囫囵不囫囵,”沉吟片刻,周盼说到:“我先拿上一日的量,待您炸了新的,我再来取!”

大娘心里一松,忙点着头答应。

平州城里,做麻叶的不少,可周盼还必须得专门用大娘家的——麻叶做法简单,想有新意就得往造型上下功夫。城里各家所做的麻叶,大小各异,样式不一,有蝴蝶结、大叶片、小瓜子······

她曾试过多家油茶摊上的麻叶,只有这家最为合适。刘大娘家的样式是独有的菱形,片大,炸的干脆不说,吃起来还有一种特别的焦香。若是她突然换上一家,食客们必定都尝的出来。

取好麻叶,离开油茶摊,两人并没有急着回家,而是继续直行,朝着连桥的方向走去。连桥边,是进城村民的集散地,也是周盼买咸蛋黄的地方。

有了这麻叶的盛况,去的一路上,周盼暗自祈祷,只求这咸蛋黄别再出什么差池。

可偏偏想什么来什么,到了连桥上,别说蛋,连个蛋壳的影子都瞧不见,只能看到那卖蛋老农收拾家伙打算家去的忙碌身影。

周盼还没来得及开口,老农一见两人,便操着一口浓重的方言冲着她俩摆手道:

“么蛋啦,么蛋啦,饿(我)屋里耐鸭都落不哈(下)蛋啦!”

老农话里话外无不透露着生意红火的骄傲,可周盼心里却凉了半截,四样食材里没了两样,她明日的生意难不成要开天窗!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