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5章 过年(1 / 1)

凤藻不愧是被杨夫人好生调教过的,颇有宗妇风范,有了她的帮忙,年前府里要处理的庶务很快被安排的井井有条,让凤清轻松不少。

小年这日,两人去街市闲逛,凤清想要再看看有没有什么缺失的。可惜不凑巧,马车刚驶向长安街,便被挤在路边动不了了,车夫前去打听回来,才知晓是各地藩王送的新年贡品陆续进京了,延绵数里,堵住了道路。

凤清掀开帘子往外看,只见一辆辆扎着红绸的车架正往宫城方向去,她又往远处张望,见一时半会儿确实结束不了,又靠了回去。

“也不知是哪位藩王,搞这么大阵仗,这些藩王自己都多少年不进京了,新年朝贺还这么劳师动众......”

“藩王......”突然,凤清脑海里灵光一闪。“我有办法了!”

凤藻正因道路被阻在抱怨,猛地被凤清吓了一跳,她转过头,只见凤清双眼亮晶晶的正看着她,双手紧紧抓住她的手臂,“快......快......我们不去街市了,去韦家,我有重要事情要和阿耶说!”

凤藻一头雾水,不由自主地听着凤清的安排,让车夫调头去了韦家。

韦家书房里,韦侍郎听完凤清的话,初时也满是惊讶,不过很快就明白了,“你是让阿盛入宫给藩王世子当伴读?”

凤清连连点头,“阿耶,大哥,根据旧制,各藩王世子年满六岁便要送入宫中,在宫学接受教养,直至弱冠才能返回封地,一是为质,二来也是增强他们与朝廷的联系。这些世子在宫中读书习武,伴读是必不可少的,少则一个,多则两三个。我们可以请求姑母让阿盛去,这样日后阿盛就要在宫中常住,有姑母照应,长姐想要见他也便宜些。”

韦璋闻言暗暗点头,“阿耶,四妹这个办法确实可行,如此一来,萧家也很难控制阿盛了,长姐也能放心。”

韦侍郎抚着胡须沉吟不语。

凤清忙又说道:“之前在姑母那,我听过一耳朵,我记得过完年琅琊王世子,还有豫章王世子都要满六岁了,届时都是要送进宫的。琅琊王妃和叔母一样出自弘农杨氏,想来他们也愿意找个知根知底的孩子做世子的伴读,阿耶,这是个大好的机会!”

韦侍郎缓缓开口:“若是萧家不愿意呢?别忘了,阿盛姓萧!”

“阿耶,我想过了,直接让姑母或者陛下下旨,他萧家不敢不从!”

“如此一来,我们两家就彻底撕破脸了,非上策啊。”

“阿耶,韦家与萧家本就难以回到从前,我们只能以我们韦家的利益为先,既如此,也没必要顾虑这些了。再说了,太学一事势在必行,不说阿耶先前与汝阳王有何约定,单就我们是外戚,便不可能与其他家族一起反对,我们已经不是一路人了。”韦璋也跟着劝说,他虽性子古板,但他也知道怎么做对韦家最有利。

“好了,我知道了,我会找机会和太后提起此事,后面你们便不用管了。”韦侍郎最终还是应下了。

解决了这两日一直压在心头的大事,凤清觉得外面的阳光都明媚了几分,她迫不及待的拉上凤藻便去往凤声处,打算告诉她这个好消息。

凤声知道后,眼里瞬间涌出泪花,她已经快有两旬没见过儿子了,这些日子寝食难安,不是担心儿子太辛苦,就是担心有没有冻着饿着。

没几日,回建康才养回来的好气色又没了,如今脸色灰白,嘴唇干裂,看得凤清也觉得眼睛酸涩,凤藻更是直接就开口骂起来。

“三妹,莫动气,不值当,左右没几日要过年了,阿盛就要回来了。”凤声忙擦掉泪水,安抚着两个妹妹。

凤清抱住她,低声安慰,“长姐,不要一个人强撑着,有事可以来找我们,小妹我别的不会,狐假虎威总还是会的,我可是齐国公夫人!”

凤声闻言笑了,“你呀,现在不嫌人家妹夫是莽夫了?”

“莽还是莽的,但看在他还挺有用的份上,我就不计较了。”

风声和凤藻对视一眼,笑而不语。

随着新一场大雪的到来,大梁子民迎来了太初三年,这也是凤清和越修一起度过的第一个新年,越修很是看重,亲自去挑选了许多漂亮的花灯、彩绸,让下人们把装饰府里。

据说,他在买花灯时,还撞上了同僚,一向勇武示人的齐国公,手里拎着花灯,让同僚目瞪口呆,次日便成了建康城里的谈资......

除夕这天,李嬷嬷和芍药牡丹一早就开始忙活,这也是凤清第一次没和韦家人一起过除夕。不用一大早被拖起来去祠堂祭祀,完成冗长的仪式,她很开心,遂拉着越修问东问西,她也很好奇以前越修都怎么过年的。

“也没什么,小时候,家里条件一般,能维持一年的温饱已是幸事。不过过年时,阿娘会给我们做新衣服,新鞋子,还有阿耶会多买些肉,能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。后来从军后,除夕也就是大家能改善下伙食,不用操练,仅此而已。”越修说得轻描淡写,面色也平静无波。

凤清回想着自己在长安度过的十五个除夕,都是热热闹闹,一大家子人在一起,有说有笑,吃着丰盛的年夜饭,还有杂技表演可以看。即使山河破碎,南渡建康后,前两个除夕韦家依旧延续长安的习惯,甚至江南物产丰富,比起以前更加的豪奢。

她将身体靠过去,趴在他的胸口,纤手抚上他的脸,“那以后每一个年我们都好好过。”

看着凤清满眼的心疼,越修笑着捏了捏她的脸,“好啊,以后我就期待韦夫人给我的惊喜了!”

凤清拍掉他的手,动了动身子,斜靠在他的怀里,轻声开口:“给我讲讲你以前的生活吧。”

越修愣住了,不知该如何开口,但泛着湿意的眼睛还是暴露了他的惊喜,他在心里暗暗问自己,这算是已经开始走进冉冉的世界了吗?或许,应该是的吧......

凤清也不催他,静静地等着他开口,过了好一会儿,她才听到他的声音。

越修出生于河南道,原本一家四口,有田耕,有地种,也算是温饱不愁,父亲甚至在打算攒点钱送他去私塾。

可是这一切美好在他七岁那年戛然而止,那年河南道大旱,地里的庄稼都旱死了。父母辛辛苦苦一年颗粒无收,很快家里存粮耗尽,揭不开锅了。为了换粮食,家里的地卖了一块又一块,直到最后一块地换的粮食吃完,一家人踏上了逃难的路途。

父母在逃难路上相继饿死,他带着五岁的弟弟乞讨,最艰难的时候他曾拿着棍子去跟野狗争抢富商扔下的半个馒头,即便这样,他也没能保住弟弟。

就在他以为自己也要饿死的时候,遇到了高朔。彼时的高朔还不是山南道节度使,只是一郡太守,心生怜悯,将他带回去做了跑腿的小僮。

后来见他颇有天赋,便教他习武,又让他从军,他也不负众望,屡建奇功,才有了今日的齐国公。

凤清一直安静的听着,越修平淡的声音像是在诉说别人的故事,但她看到过他身上大大小小的伤痕,她知道这当中是多少次九死一生的经历,远不是他口中那样的轻松。

她伸手按在他胸口那道疤的位置,“还疼吗?”

“早就好了,不疼了。”越修握住她的手,“冉冉,不要心疼我,你的心疼会让我觉得我很弱。这是我自己的选得路,我不后悔,每一次不幸,每一次受伤都只会让我变强,否则我也不会娶到你。我就当这是上天对的考验,而你是上天给我的补偿。”

“那你日后可得对我好点,否则怎么对得起上天。”

“那肯定的,你比我的命还重要......”

年夜饭开始前,下人们都来给他们拜年,各种吉祥话不要钱似的往外蹦,脸上都笑出褶子了。凤清一一应下,都给派发了红包,大厨房也早就给准备了年夜饭,一众人脸上都是节日的喜气。

李嬷嬷们准备了大半日的年夜饭也摆上了桌,虽然就两人,但该有的仪式还是要有的。越修拿起筷子便伸向中间的鱼,凤清忙拦住他,“鱼不能吃,要留着,寓意‘年年有余’。”

越修便转去夹了片鹿肉,“还有这讲究?”

“那当然了,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,还是要守的。”

除夕夜要守岁,李嬷嬷他们收拾完厨房的残局,又在花厅里摆上了茶具,水果和瓜子。不过光喝茶聊天也无聊,芍药提议打叶子牌,牡丹马上响应,凤清虽不常玩,但也会一些,遂也加入牌局,还把越修拉过来凑数。

夜越来越深,凤清困的眼睛都要睁不开了,还是强撑着,终于子时的梆子声传来,传入耳中犹如天籁,她都没力气去床上了,直接就躺倒在了贵妃榻上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