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蛋疼小说网>玄幻魔法>和穿越夫君和离后> 第12章 落日故人情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2章 落日故人情(1 / 1)

次日祝清衡照例早早去上朝,温窈将他送至屋前,目送他的背影离开青云院。

男人走前曾说,今晚大概会晚归,即便薄岑等人的案子已移交旁人,但方宏山被停职,大理寺内忙得不可开交,他作为少卿,自然没有早退的道理。

温窈对此很是理解,忽视了竹山进出书房的行迹,径直回了寝房。

如今是十一月月初,每月此时臧翡都会命她随同去清查祝府名下当铺,哪怕昨日她们才生了龃龉,可既要体面,便不得不牺牲一些事情。

她在妆台前坐下,拾起石黛笔对镜轻描着眉色。

“少夫人,”琉锦进屋来,走到她身边才从袖中取出一卷麻丝系着的薄纸放在台边,轻声道,“是阿堂。”

温窈指尖微顿,转眸看向琉锦。

不论是此前山辛夷借千木传信,还是阿堂汇报,都会在每月十五前后,这是他们的约定。

山辛夷无人传信会引起温窈怀疑,而阿堂提前送信来,只会说明有等不到月中的要事。

温窈放下黛笔,打开薄纸细细读过上面字迹,蓦地笑出了声。

琉锦疑惑,“姑娘?”

温窈转腕将手中书纸递给琉锦,琉锦犹疑着接过看了,脸色却没好看多少,“……这,您如何笑得出来?”

阿堂纸上写,一月前他收在书肆的那幅字的主人正是目睹薄岑身死的青楼女柳瓷,可偏偏祝清衡看中那字时凶案尚未发生,总不能是未卜先知。

而越是如此,男人的言语行径便更诡疑起来。

“‘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’,的确是首好诗,”温窈望着铜镜里映出的面容,缓缓道,“柳瓷并非长安人,有思乡之情理所应当,可清衡生在长安长在长安,他所思念的是什么呢?”

以柳瓷写出的走笔,远达不到让书肆破例收取的程度,阿堂将它留下,是温窈的意思。

诗字挂出后,不是没有人欣赏此诗,但都惋惜其执笔生疏,故而字一直留在书肆。

月余后,温窈出了银钱“买下”,其中六成分给柳瓷,四成归了城南书肆,阿堂便把它收了起来,只是他们都没想到,此诗最后竟会莫名与祝清衡扯上了干系。

“可要是……”琉锦叹气,点了火折子将纸烧成一指落灰,“要是本就不是思乡呢?”

温窈说得不错,祝清衡根本无“乡”可思,缘何会对这句诗情有独钟,甚至不惜欺骗温窈,也要掩盖拿回那幅字的真正目的。

祝清衡洁身自好,从不流连烟花柳巷之地,长安人人皆知。

二十余年都不曾露过马脚、宁愿无后也坚守只温窈一人之承诺的男人,竟终究也只是短暂的骗局吗?

温窈半垂着眼帘,沾了口脂的指腹擦过唇肉。

“走吧,”温窈说,“该知晓的时候便会知晓了。”

……

柳瓷以为,即便祝清衡在暗中寻她,也不会如此之快地找上门来。

大理寺的衙役围上来时,她正在雅间为贵客抚琴。

雅间的天花她做了改造,嵌了一箱暗匣,而暗匣的开关被几乎透明的鱼线勾连在她指间的玉戒上,按弦时稍使力气,蕴着馨香的杏色花瓣如飞絮旋然而落,倾飘在她的发丝和肩头,仿若花色人面。

“……清衡?”

沈道南本全然被眼前人与花吸引去了注意,然而大理寺衙役的官服实在显眼得惊人,闯进雅间的模样也着实算不上友好,让他猛地从矮塌上惊坐起。

祝清衡抬眸扫了天花一眼,目光转向矮塌上的男人,“你这是……?”

“闲来无事听个曲儿,”沈道南耸了耸肩,什么旖旎心思都消了,眼神自祝清衡带来的人上一一掠过,啧啧道,“你这是要掀了春怡楼么?在下可什么都没干啊!”

“有桩案子,”祝清衡无视了他的插科打诨,沈道南同他是多年好友,脾性他很清楚,不必他过多解释,于是眼神回落到跪坐琴边的女子身上,“本官需要同这位……柳姑娘,谈一谈。”

“好罢,”既是公事,至交好友的面子还是要给的,沈道南勉强哄好自己被扫了的雅兴,起身往外走,边走还边招呼着祝清衡带来的衙役,“走走走,到外头等着去,大摇大摆地堵在这人家还怎么做生意啊?”

沈道南乃宫中卫尉,哪怕衙役们不认得他,单瞧祝清衡对他纵容的态度,也知道他身份不低,一时不知如何作为。

祝清衡瞥见急忙赶来的探看的老鸨,淡淡道:“都去吧,且在楼外等本官半个时辰。”

衙役们这才领命离开,曹梦丽眯了眯眼,她自是认出了来人是大理寺少卿,试探着上前问道:“官爷特地来寻柳瓷,可是她犯了什么事?”

“大理寺有一桩案子与她有关,本官只是例行询问。”祝清衡面无表情看向被他带来的人吓得一扫而空的前堂,轻扯出一个称不上笑的笑,“扰了妈妈的生意,本官深感抱歉。”

他既说是例行询问,曹梦丽便没有由头再多问,只回头阴了脸狠狠剜了柳瓷一眼,道:“大人问你话,必要如实答了,莫再惹是生非。”

说罢曹梦丽也不再多留。柳瓷在春怡楼的两月余确实给她带来了不少利益,但麻烦也是一踵接一踵,特别是惹上的还是官府衙门的人。

若她一直如此,就算把春怡楼翻修成皇宫也不会有人常来了!

待喧嚣逐渐远去,柳瓷仍是跪坐在原处,轻巧挥下肩上残留的花片,道:“该说的奴家在大理寺牢狱早说清了,昨日伏龙使也已来过,不知大人还想问什么?”

言下之意,谁都知道薄岑的案子已经交给伏龙使去办了,祝清衡口中所谓的“案子”,怎么都耐人寻味。

祝清衡沉沉望着她,他立在门前,柳瓷坐在琴后,足够他居高临下地将人反复打量,仿佛要在她身上找到什么蛛丝马迹。

柳瓷眉尾微扬,“祝大人?”

说实话她对祝清衡的印象并不好,牢狱中男人审讯她时那张轻蔑不耐的嘴脸令她不适至极,要不是她……

祝清衡收回视线,在房中寻了一只矮凳坐在她不远处,“我没记错的话,你叫柳瓷。”

柳瓷:“……大人究竟想问什么?”

“‘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’,”祝清衡黑瞳注视着女人,“这句诗,是出自你手,对否?”

柳瓷面色未改,却沉默不答。

“这么好的诗,为何仅有下半句呢,”祝清衡仰头望向看似毫无破绽的天花,缓而慢道,“我想请教请教柳姑娘,它的上半联,应当是什么呢?”

“祝大人认为呢,”柳瓷没有抬眸看他,目光似是浮在空中,“祝大人既然对这首诗感兴趣,想必对上联已有想法。”

“祝某以为,此诗不该出自你手。”祝清衡问,“柳姑娘是传话,还是冒名?”

雅间内又一次陷入了沉寂,仿佛空气一并凝滞。

少顷,祝清衡将带来的卷轴摊开在女人面前,淡淡道:“将自己主动暴露在旁人眼前,不是明智的做法。”

柳瓷眸瞳微动,眼中倒映出那幅字的模样。

她当然知道,穿越之事在大兖恐会牵扯出鬼神异世一说,她在不清楚大兖是否有其他穿越者时,本不该莽撞地先暴露自己。

若其他穿越者心怀不轨,她有一万种不明不白的死法。

“我想,”柳瓷莫名说得很吃力,声音有些沙哑,“异乡遇故知,总会有几分同病相怜。”

这种想法太天真也太可笑了,像待宰的羔羊微笑称赞恶狼强健的体魄。

柳瓷不再说下去,反问道:“我更好奇,祝大人所知的上联,是什么?”

床前明月光,疑似地上霜。

现代连幼童都能脱口而出的诗句,早就刻在祝清衡的灵魂骨髓里。

心里默念过无数遍的诗句,此时他却始终没有开口,只道:“你若想离开春怡楼,我可以帮你。”

柳瓷神情似是变化一瞬,半晌说:“……离开了春怡楼,我一样无处可去。”

原身从九粟城逃难而来,本就是捡回来的一条命,沦落青楼说白了也只是为了讨口饭吃。

在没有本钱的情况下离开谋生之地,无异于自取灭亡。

祝清衡眉头皱起,起身问道:“你来多久了?”

她下意识想回答她到春怡楼的时间,旋即反应过来男人问的是她穿越来的日子,“今日是第七十九天。”

祝清衡睨了她一眼,忽地觉察出一丝奇异的割裂感,片刻后才问:“你先前是做什么的?”

柳瓷道:“中医。”

祝清衡想起那日在薄岑胸口验出的指痕,心道自己早该猜到的,便接着问:“学过西医吗?”

柳瓷怔了怔,道:“学过一些。”

“我可以帮你改头换面,还可以借你银钱开一家医馆,”祝清衡语气没什么起伏,像是施舍又像是同情,“日后医馆盈利,前三年分成我六你四,之后分成我三你七,如何?”

听起来像祝清衡是菩萨转世,要来普渡众生了,柳瓷迟疑地点了点头。

她顿了顿,道:“我虽算与你是同乡,可……”

明显吃力不讨好的事情,仅仅因为一个“同乡”的身份,就能让祝清衡付出如此之多么?

“自然不是因为这个,”祝清衡理了理官袍袖缘,流露出无形的骄矜傲慢,“我还要你帮我做一件事。”

柳瓷握了握发凉的指节,“什么事?”

“届时你自会明白。”

祝清衡远没有自己想象的有耐性,临走时只撂下一句“两日后会有人来赎你出楼”便转身离开。

柳瓷僵坐着,手脚后背隐隐出了汗。

她从来不信天上会掉馅饼,祝清衡这样的人,不可信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