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蛋疼小说网>玄幻魔法>华胥载笔> 第22章 第二十二回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22章 第二十二回(1 / 1)

这日,绿柳绽花随风起时,柏氏因江老太太下帖见面,方得了喜讯回来,迎面撞见远亲家的使女也正从外头采买回来。

见柏氏春风满面,笑脸盈盈,使女恭身笑道:“见过大娘子。”

柏氏问道,“往哪儿去呢?”使女应道:“往主母那儿去,才吩咐买的针线用呢。”

“正好,我随你去瞧瞧娇儿。”说着,二人往后院去,论起辈分,这门远亲是官人的姑母家长房生的次子,算起来,是自己的侄儿,叫珉二的,方才柏氏所言者,便是自己的侄媳,只亲切叫她娇儿。

方过拐角,便瞧眼前一张圆石几旁的绣墩,娇娘子正坐着吃茶做针黹。

“呀!”娇娘子抬眼,眉眼惊笑道:“婶婶,快坐。”

“好在你身边的带路过来,这七弯八拐的哪儿记得住。”柏氏笑道,方坐下,使女已奉热茶。

“婶婶爱说笑,来,吃茶。”娇娘子双眉似一对弯月,更添一股子温柔,似水绵绵。

柏氏笑呵呵地接过茶盏,呷了口放下,凑近过来扫了眼她正做的针黹,“好精致的针绣,跟活了一样!”娇娘子双腮绯红,盯着手里正绣的禾雀花,似柳覆绿,栩栩如生,她应道:“今年虽没来倒春寒,夜间也是冷得很,官人晚归难免会受冻,闲来无事,打一副手套出来用。”

柏氏关切道:“你是顶心细的,这几日我瞧珉二出门早,莫不是店面还在翻修?”

娇娘子放下手中活,“倒不是为着翻修的事。”而后叹息道:“原是店里做甜食的橱役,叫孙九的,正闹事呢,是这样,他家儿媳有了三个月的身子,要回老家邢州看顾,他又是做久了的,哪儿轻易换得?”

柏氏因问道:“儿媳有了身子,自然有他家儿去看顾的不是,怎一家子都要回去?”

“只孙九一个人上的京。”娇娘子解释道:“他家儿替人搬搬扛扛,瘸了条腿,如今只找农田做活,偏又遇上了个克扣的地主,扣了一个月银钱说要等下月才能拿。再有,邢州哪户人家没个手艺活的,偏那地界又小,人情世故计较得利害,他家老娘一手针黹活,也日入寒微,日子只勉强过得去,如今儿媳有了身孕还要看顾,不好再四处走动找生意了,唯恐当中有了什么闪失……唉,邢州又远,他家才捎了信过来,让孙九回老家谋生。婶婶不知,孙家虽人口多,就老幺孙九成点事,他怎好又瞥了脸找亲戚呢,我从前也同官人说,便放人回去罢,只管多打点银钱另寻人,官人又恐新橱役手艺不好,砸了店面牌子,这事不就耽搁住了。”

娇娘子娓娓道来,柏氏方明白,珉二家中也出过地方典史这样的小官,上京前,珉二对商贾生意一窍不通,只肯舍得花银钱寻人学,又上下打点关系,才落脚了一处脚店,后面生意做大,自己又肯瞥了脸周旋官场,如今苦尽甘来,终做到了正店。京城荣州统共七十二家正店,如此罕事,便是底下抹地端碟的人,也轻易换不得。

行不可不熟,不熟,如赴深谿,虽悔无及。

柏氏心知这层道理,忖度后忽地双眼明亮起来,一时有了主意,“既一时无合适的人,索性在京中租块地,把孙九家的接京来住,若有事,也好走动,也不耽误店里。”

娇娘子先是点头,后又赧然道:“官人也这样说的,只是京中租地容易,可落户一事难呐。”

“为何?”柏氏捏着的茶盏停在半空。

娇娘子声音错落有致,不慌不忙同她说道。

京中浮客众多,多是自称流民,又不愿受规劝返回原籍的人。

孙九在京数年,这些年中,也未见有自家亲戚来往,全凭自己本事,如今也有了京城的坊郭户籍,在京中租了块地谋生也不逾矩。

可孙九家的余下人都未上过京城,来了京,自然同孙九住一块儿,若官府查验起来,便称是坊郭户流民,方可住下,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,原是一家子人,孙九独租了块地,又将这一块地私租给自家人,可是两项罪名。

“一来是违了京中租赁制,二来也违了家族情分,且要孙九家的人住上一年,依居所一年,即听附籍,才可有坊郭户籍,一年之中变数太多,若真查验起来谁来保呢?”娇娘子将其中干系说得分外清晰。

柏氏若有所思,放下那盏冰凉的茶,“那京中也有为流民设的收容所,甭管是乡村户,坊郭户的,都能去住上一年,也非坏事。”

娇娘子看了眼两侧的使女,思量了半晌,随后低声道:“孙九只身一人在京,四处没什么关系,京城官办的收容所皆是满了的,咱家是做商贾的,却还有些关系,官人说,索性自己出钱打点关系安置罢,可如今不同以往,又是哪只银钱说得通的?官家身边的人轻易接近不得。”

柏氏顺势瞧了眼使女们,见她们模样秀气,方明白了所言之意。去不了收容所,也住不了孙九的租地,便只能去京城店宅务,可转念一想,每月租费是有的,如今他儿媳有了身子,家中做活人不多,一年下来,花销也大,日后孙辈也要供书,处处是该节省才是,如此,又有多少人力折腾?

见柏氏默语半晌,娇娘子眸光一转,问道:“不知婶婶可有什么法子?”

柏氏盯着茶盏里正倒着蹙眉的影子,随后呷了口茶,应道:“自然还有个法子。”

娇娘子莞尔一笑,“婶婶请讲。”

“眼下三个地方既去不了,我那侄儿又不肯放人……”柏氏顿了顿,继续道:“不如将孙九家的人接京来,先安顿在城郊,城郊各处也有住所……嗯远是远了些,总比在邢州好不是,再由官府派事,让他们去开垦田地一年,虽比在京城劳苦,也只这一年,等有了户籍,再接来京城内,谋一份好差事,孙辈自然不用忧虑落户一事了,只安心读书,岂不好?”

柏氏字字珠玑,正中娇娘子心坎里,笑容如沐春风,“如此,便是这样法子才可平了事,城郊多是私办的收容所,让官人去打点关系也比京城方便,只住上一年劳苦一年,也不往外头送银钱,日后供孙儿读书也不愁。”话毕,又想起什么,“城南郊外有处度玉山,山下几里外有户私办收容所,那地方好。”说着,娇娘子喜笑颜开,只等官人回来相商便可。

心事完了,娇娘子热切道:“到底是官人享福,婶婶若不来京,这事岂不耽搁下来了。”

柏氏笑道:“我那侄儿也聪明,家中独他一人做了商贾生意,如今是风生水起,没点本事怎么行,倒是我们不好,平白住了些日,也——”“婶婶爱说笑。”娇娘子忙止道,“官人受叔父婶婶恩惠,一家人不说两家话,既来京有要事,也不急着一两天,等事顺了,京中地广,四处都看看才是。”

提及要事,柏氏方想起今儿去江家一事,原是要去寻官人,遂同她说笑一场后,正要离去,娇娘子知她有事,也不再拦。

大老爷在屋里正休憩,也是个半醒半睡的,听见外头有声响,忙起身去应门。

许大老爷听罢,面露惊愕,呼道:“什么?”

柏氏面露傲意,坐了一旁,自顾倒了盏茶,连同往江家一事添油加醋倒了一番,最后悠悠道:“妤姐儿真是好福气!”

大老爷愣了半日没回过神,心恐此事决定之快,出乎意料。

见官人不语,半晌后才开口问道:“可说清楚哪家了?”

“自然是江家了。”柏氏盯着官人诧异的脸色,忍不住继续道:“江家如日中天,家中三房,长房只说是个混头儿,二房的你我都见过不是,一表人才,在京城颇有些名声,妤姐儿的学识在咱老家也是人人皆知,莫说诗书,论琴论棋也是学精了的,我瞧着,这原是一桩好婚事才对!”柏氏突然顿道。

见柏氏似有话未完,大老爷心下也猜中了七八分,用仅二人能听见的声音道:“意思是,要将妤姐儿许给三房?”

柏氏点头应道:“三房那位,虽说今年金明池放榜时落了选,倒也是个有书生气的,模样也俊俏。”柏氏拖着茶盏,呷了口茶,冷笑道:“哪怕这样,都比你那不争气的弟弟,从外头寻的义兄家的小子,不知道要强多少呢!”

大老爷回道:“你提他做什么。”

柏氏斜了他一眼,“你招笑得很,怎就不能提了?你为着他捐官的事,前脚才给这头下帖,后脚他就跟撞了瘟神似的,着急忙慌要将妤姐儿低嫁出去,当自己是外头人牙子不成,终究弟妇是个明事理的,求于咱家,要不然,你侄女这会子早不知被卖哪儿去了。”

大老爷一时噎住了话,心下细细一想,也颇觉有理,半晌后道:“妤姐儿不比这些官户姑娘差,自小就通诗书,才华显著,哪户人家见了不喜欢得紧,若她出身官户,也不用咱家费心了,老太太也全然明白这理,嫁于三郎,一来保全了侯府脸面名声,二来顾全了咱家不攀龙附凤的心,你瞧着京城这些达官贵户,都是成了精的,若我们再一味冒进,一人一口唾沫足够淹死咱家了。”

此话一出,柏氏便想起满月宴上,同各贵府大娘子同聚一处的场景,心下不免咋舌,她虽是个急性子的,可为着此事不得不谨慎,连连点头称是,又不住佩服老太太的打算,大老爷又道:“此事虽成,到底未下聘,也没媒婆说事,不如先瞒了,婚姻之事,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,等回了老家,看二弟打算如何,若现在巴巴得同妤姐儿说了,倒是先做起别人父母了。”

“这话很是,这事一了,咱家也好过了。”柏氏感慨道。

如今且说正从外头回来的珉二,此时已是戌正时分。

两家在一处用了晚饭后各处散了歇息,珉二同娇娘子在后院赏月吃茶。

“可是有一则好消息要告知官人。”娇娘子的双眸如上空正泛银白的明月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