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蛋疼小说网>武侠修真>娇养> 第3章 见亲眷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3章 见亲眷(1 / 1)

知子莫若父。

侯爷谢靖和侯夫人程云柯最懂长子的性情。

只看他一眼,就知道谢晏心里藏了事。

和秦家这门亲事,是老侯爷亲自定下的,所以夫妇两人无论满意与否,都不会忤逆更改。

再说,也没什么不满意的。

秦家人在京中结好众多,名声好,秦家女儿也都德容兼备。

就算打着灯笼再找,也不一定能越过秦知宜去。

只不过,长子谢晏少年老成,缄默谨慎,又对感情不开窍,从未中意过谁。

知道他挑剔,侯夫人见秦知宜花容月貌万里挑一,以为只要二人成了亲,先婚后爱,慢慢就能水到渠成。

可这会儿看,儿子与儿媳之间似乎一点情愫也没有。

侯夫人也是过来人,她知道,男子和女子,但凡没有仇又般配的,结为夫妻,同床共枕,总会滋养出感情来。

想当年,她嫁给侯爷之前也与他素不相识。

可侯爷谢靖英武不凡,血气方刚,待女子又温和。

慢慢的,两人就浓情蜜意,难舍难分了。

除了自己,侯夫人也见过几对新人,没有谁新婚后第一日这样平淡的。

也不知道从昨夜到今晨,这两个小年轻之间发生了什么。

尤其怪的是,谢晏看起来有心事,秦知宜却一派怡然。

虽说没有面色红润神采奕奕,也没有什么疲态,但眉宇间放松柔和,嘴角带笑。

让人看着就养眼,喜欢。

不是侯夫人自大,她这个儿媳一进来,顿时满室生芳。

就算是把满京城的年轻姑娘都找来,也没几个比秦知宜更耀眼的了。

秦知宜眉眼明艳,面如鹅蛋圆滑,琼鼻明眸,唇角弯弯。

人生得比花还娇艳,可一双眼睛又干干净净,不藏心思,让人喜欢都来不及。

世间从不缺美人,可长久相处下来,皮相只是其次,更重要的,是人品。

侯夫人是长媳,底下有妯娌,族中有宗亲。

家宅越大,人越多,烦心事是少不了的。

她对儿媳的希冀,不求心思玲珑,也不求能说会道,只要是个心善的,不给家中生事,再慢慢立起来就好。

更别说,合庚帖时,秦知宜的八字与谢晏很合得来。

侯夫人和侯爷对儿媳是满意的。

所以见到谢晏这样,就不由深想。

这会儿,谢晏带着秦知宜给双亲敬茶,改口叫人。

谢晏言行如平日里一样,看不出是个新君。

秦知宜比他就好了很多。

她像在家中对自己父母一样,娇娇甜甜地唤“父亲”“母亲”,双手奉茶,整张脸都带着暖暖的笑意。

侯夫人将侯府女主人传家的古玉翡翠镯交给秦知宜。

秦知宜不见扭捏,大大方方地接过,甚至主动伸出手腕。

侯夫人诧异,但没觉得秦知宜冒昧,反而再度心生喜欢。

她亲自为秦知宜戴上镯子,握住她的手,轻轻拍了拍手背。

“好孩子,你与晏儿互相敬着,互相爱护,母亲就放心了。”

进了门,就是一家人了。

家人之间举止亲昵,只会让人暖心,不会多想。

不过,这一幕在侯府其它人来看,就不一样了。

侯夫人是秦知宜的婆母,她喜欢秦知宜这样主动的亲近。

其它人没有程氏的立场,想法各异。

尤其是三夫人赵氏,和谢晏的胞妹谢盈,看秦知宜的眼神慢慢收紧。

三爷夫妇两个都是嘴笨的老实人,三爷自小样样平庸,也无口才,不得重视。

他们这一房,自己立不起来,却怨天尤人。

埋怨母亲偏心,计较旁人惯会钻营。

见秦知宜这样不客气,才嫁进来,就有了主子派头,如鱼得水,赵氏心中不平。

她的视线紧紧盯着秦知宜,随她一举一动移动,嘴唇抿得紧紧的。

待看到她婆母,偏心的老夫人,不单给了秦知宜一支玉如意,还又把身上带的血玉组佩取下来给她,目光更紧了。

再说谢盈。

谢晏底下的弟弟妹妹,受长子影响,都自幼刻苦守礼。

谢盈一个女孩儿,养得斯文矜贵,言行举止一概大家风范。

少有她这个年纪该有的,小女儿娇憨亲人的灵动。

当她看到秦知宜把手递给自己的母亲,比她对侯夫人还要亲近,谢盈满心不是滋味。

才九岁的姑娘,生怕这个外来的嫂嫂,把她的爹娘哥哥抢走。

此时,秦知宜在谢晏的带领下给各位长辈见礼,收下她们备的见面礼,又把自己准备的礼品赠给弟妹、侄辈。

谢晏已经发现,在秦知宜与侯夫人、老夫人说过话后,其他人看她的变化。

但秦知宜本人却无所察觉。

她见了二叔和二婶娘,他们和蔼面善。

三叔和三婶娘年纪都不大,年华正好,容色般配。

谢家的人都生得瘦高挺拔,深眉眼、高鼻梁,任谁看也是容貌出色的长相。

秦知宜爱美,见着美人就心情愉快。

三婶娘容色端庄文雅,看着安安静静的,也让人很有好感。

她走近,行礼后唤一声“三婶娘”。

但是却没立即听到三夫人赵氏开口,还是顿了一会儿,才听到一句不咸不淡的“起来吧”。

周围的人皆是一愣,侯爷夫妇冷了脸色,就连老夫人都蹙起了眉。

知道老三媳妇爱多心,上不了台面,却没想到,她连小辈也要计较。

本来就不喜欢这个儿媳的老夫人,对她更有微辞。

众人看向秦知宜,观察她的反应。

就连谢晏,也眼风轻扫,注意她的心情。

秦知宜迟迟没等到赵氏递上见面礼,也不窘迫,扭头问谢晏,三房这些弟弟妹妹都叫什么。

待她认了人,要拿出自己的礼物时,赵氏给她的一对宝石金钗才递出来。

秦知宜并不为难,把手里已经接过的木盒递给晚桃,空了手去接赵氏给的,道过谢后,继续给小辈送礼。

虽然这一番举动并不好看,秦知宜知道,但她可看得开了。

再不好看,又不是她的言行出丑,何必放在心上?

她不知道赵氏为什么迟迟不把礼物给她,或许是觉得她给自己准备的东西拿不出手吧。

秦知宜欢欢喜喜和弟弟妹妹们说话的表现,把赵氏衬得更上不了台面。

赵氏迟迟没动静,就是在为难秦知宜这个新妇,想让她失态。

一个新过门的年轻女子,又在这么一大家子面前,这么多双眼睛盯着。

不仅脸面薄,还容易紧张。

她这个长辈什么也不说,凡是胆子小的,心里立刻就会打鼓似的没底气。

人一着急,就容易失态,说错话、做错事。

赵氏的算盘打得简单又有效。

她什么都不做,就能为难新妇。

可没想到秦知宜扭头就和谢晏说话去了,又与她的儿女有说有笑。

并且还对她的见面礼毫不在意,不闻不问假装没有似的,伸手就要给小辈递东西。

赵氏一颗心都悬了起来。

要是等秦知宜给小辈送了礼,她这个婶娘的东西再送就不合适了。

东西送不出去,好像她没有准备见面礼一样。

那她们三房丢人就丢大发了。

赵氏哪里还顾得上给秦知宜使绊子?

赶紧把烫手山芋递出去了结。

可即便如此,也晚了,赵氏余光都能感觉到众人看向她的眼神不善,还有她婆母那凌厉的眼刀。

她低下头不敢看,心里又悔又气。

这个秦知宜,脸皮也太厚了些!

她不给她东西,怎么她一点也不见着急呢?

会面散场后,三房一家子在赵氏的带领下,急匆匆地走了。

秦知宜还扬眉看了看,问谢晏:“三婶她们怎么走得这么快,是有什么心事吗?”

谢晏看了她许久,秦知宜茫然地眨了眨眼,才让他确认,她不是在挖苦人家。

他无奈摇了摇头,却不是不好的意思。

秦知宜起床虽晚了,会见亲眷的表现却很好。

被三婶为难,不仅没露怯,还反挡了回去。

哪怕谢晏现在知道了,秦知宜所作所为只是无心之举,不知道有人为难她,更不知道三婶的所为被她巧妙制衡。

她并非聪慧的女子,但胜在纯良简单。

所以心思深的人使些小手段,放在秦知宜身上像是对牛弹琴,不起作用。

还被她四两拨千斤地挡回去。

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,她本人对此一无所知。

两人起晚了,还未来得及用早膳,谢晏向双亲告罪,先带着秦知宜回栖迟居,不急着说话。

侯夫人急着想知道两个新人之间相处得怎么样,但听他们还未用膳,便放人回去了。

回到栖迟居,谢晏这次先让人问秦知宜的身边人,按照她爱吃的东西准备。

秦知宜还没饿,一回屋,就把今天收到的见面礼都摆在桌上,一件一件地仔细看。

她这半点不收敛的财迷劲,又让谢晏意外了。

秦知宜第一个看的是婆母给的传家玉镯。

她从手上取下镯子,迎着光,转着圈看。

甚至还开口同谢晏讨论。

“夫君,这镯子的成色真好,是古玉吧?什么来历你可知道?”

谢晏凝噎。

这玉镯传了侯府五代女主人,意义大于价值。

他的母亲,他的祖母,都把玉镯奉为身份的象征,何曾研究过它的价值?

秦知宜这样,让他哑口无言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